close
時報資訊 記者:【黃樹德】

威廉瓊斯盃昨首度跨過淡水河,移師北縣新

莊小巨蛋開打。大家歡喜看球同時,卻少有

人知道瓊斯盃其實是台灣被國際孤立下的產

物,背後充滿心酸與血淚。

籃球一向是台灣最熱門的運動,不僅參加過奧

運、世界盃,還多次承辦亞洲盃。一九七一年

台灣退出聯合國後情況急轉直下,一九七四年

更被迫退出國際籃總(FIBA)及亞洲籃協(ABC

),國際交流幾乎停擺,日本人甚至落井下石,

寧願放棄垂手可得的冠軍,拒絕與中華隊出賽。

台灣籃球國際空間被嚴重壓縮,選手苦無與世界

接軌的機會。

一九七六年已故的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接掌中

華籃協,立即著手打開台灣籃球活路,趁國際籃

協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年會之際,當面向國際籃

協秘書長威廉瓊斯請命,希望能恢復我國會籍,

無奈當時尚未建立奧會模式,台灣受制名稱問題

難以如願;但威廉瓊斯網開一面,以個人名義發

函各會員國,表示會籍問題不影響各國與台灣的

交流,並同意以其名義在台舉辦籃球邀請賽,國

人耳熟能詳的威廉瓊斯盃於是誕生。

一九七七年威廉瓊斯親自攜帶在英國倫敦打造的

銀盃來台,並參加七月六日第一屆開幕典禮,經

過多年的國際孤立,台灣的籃球選手終於有機會

再與世界好手一爭高下。

第一屆威廉瓊斯盃共有男、女十六隊參加,當時是

以單一隊伍參加,並未選拔國家隊,飛駝、裕隆、

國泰、亞東、華航是第一批參賽的國內隊伍,後來

籃協每年選拔男、女各兩支國家隊參加,一開始是

用中華藍、白,後改為中華、光華。

威廉瓊斯盃當年主場地是已燒毀的中華體育館,落

選賽則移往高雄舉行,讓南台灣的球迷也有機會接

觸國際比賽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tlla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